直徑 14.2 公分 (5 5/8 吋) 白玉仿古烤色素璧呈圓形片狀,中央有穿孔,孔徑比玉邊窄,玉色清凜,雙面烤色玵黃均勻,弧線圓滑順暢,形狀工整,附後配木座。 玉璧是最先出現並持續發展的中國玉器,最早生產於距今約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戰國到兩漢時期十分普遍。玉璧的應用範圍廣泛,主要有四種用途:禮器、佩玉、信物和葬玉。 玉禮器於宋元逐漸息微,但清乾隆好古,主張復用禮制,故需要用到玉禮器:圭、琮、璧等。仿古玉禮器大多依漢禮器而製,漢元玉器常帶黃褐色沁斑,為了使玉器呈現古香風味,關鍵在於沁色技術的掌握。清乾隆時期盛行用烤色仿製土沁,烤色即是用火燒或烤薰將新玉的表皮烤成黃褐色,造出類似舊玉黃褐色斑塊的效果,又稱「烤皮子」。烤色的色澤容易過於桔黃或過於烏黑,而此白玉仿古烤色素璧卻雙面都烤成玵黃均勻,可說是非常難得。
來源: 巴黎佳士德2013年6月13日,編號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