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
銅鎏金寶冠釋迦弁尼
永宣風格
高 34.5 cm (13 5/8 in)
保留價: HK$ 800,000 / RMB 640,000
造像表現的是釋迦牟尼頭戴寶冠的形象,俗稱寶冠佛。從三身角度來說是屬於報身佛,代表佛的內證功德,但也有從佛陀傳記的角度認為頭戴寶冠是代表佛陀當王子時的造型,故稱釋迦牟尼王子像。釋迦佛禪定坐姿,左手平伸腹前結禪定印,右手下垂置右膝結觸地印。螺發,戴五葉寶冠,方面寬額,大耳垂肩,耳邊裝飾束髮冠帶,著大耳鐺。彎眉長目,沉靜的雙目半開俯視,面相祥和莊嚴。內著僧坎,外披袒右式袈裟,直覆至腳踝,華麗異常。身材壯碩,胸臂渾圓結實,挺拔偉岸,碩大臂釧精美異常,服帖與肌膚之上。台座為半月形,雙層束腰仰覆蓮形式,上下邊緣飾聯珠紋;蓮瓣滿飾台座一周,造型挺立、俊美,對列工整,頭部略向上翹,飾卷草紋,具有明代典型特點,鎏金經年深日久脫落嚴重,然而無法掩飾其工藝的精細繁複。明朝從永樂年間開始,專門在宮廷設立造像機構—佛作,隸屬「御用監」,製作藏式佛像。這些造像主要集中於永樂和宣德兩朝,所以又稱「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永樂和宣德時期是明朝經營西藏的重要時期,也是明朝治理西藏政策的完善和定型時期。永樂和宣德兩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籠絡政策,即對西藏上層僧侶廣行封賞。在大規模封賞活動中,朝廷不僅賜予西藏上層僧侶封號和官職,而且賞賜大量珍貴禮物。在賞賜的禮物中,宮廷造像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永宣風格對整個明朝時期佛像造像影響博大精深。永樂至正德時期造像就是受到永宣風格影響,內地佛像藝術以漢藏風格的永宣宮廷造像為主要藝術形式。此尊正統觀音造像正是表現了永宣宮廷造像風格。據史料記載,現存明代漢傳佛教寺廟供奉的佛像上,如正統時期的北京智化寺轉輪藏殿和如來殿供奉的佛像就是寺廟遺存的重要代表。如今基本保持明代建築風貌。其中,轉輪藏殿內置有貯藏佛教《大藏經》的八角輪藏一座,主體經櫃朝外立面上浮雕360尊佛像。佛像皆頭飾螺發,面相寬平。寬肩細腰,軀體壯碩。身著袒右肩袈裟,下身著長裙,衣紋自然寫實。跏趺坐姿,左手結禪定印,右手結觸地印,蓮瓣肥碩飽滿。整體造型風格與此尊造像完全一樣。
正統時皇室對佛寺的施捨相對減少,傳世作品也不多。此件作品無疑繼承永樂朝風格作品的典型範例,造像與永宣宮廷造像風格如出一轍,做工精細,刻畫細膩入微,包漿自然古樸。是明代宮廷造像風格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