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銅鎏金四臂觀音像
高 19 cm (7 1/2 in)
保留價: HK$ 150,000 / RMB 120,000
清代宮廷造像始於康熙時期。康熙皇帝雖然不像其後的雍正和乾隆皇帝那樣崇信藏傳佛教,但對藏傳佛教也持保護和尊重態度,在位六十年為藏傳佛教做出了許多貢獻和功德,如冊封五世班禪大師,在北京和承德等地興建瑪哈噶喇廟、永慕寺、資福院、溥仁寺、溥善寺等喇嘛寺廟,特別是在皇宮內設立「中正殿念經處」,率先將藏傳佛教引進了宮廷。「中正殿念經處」負責為皇家念經祈福,同時也是一個最早造辦佛像的機構。康熙宮廷造像繼承明代宮廷造像遺風,同時也開啟了時代新風尚,佛像造型規範,氣勢恢弘,工藝精細,形象生動寫實,與其後的雍正和乾隆宮廷造像有著明顯的區別。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實為康熙帝於康熙二十五年,為蒙古人出身的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大壽之日所造,不僅造型寬大、氣勢恢巨集,而且手法寫實、工藝精湛,展現出清康熙宮廷造像鮮明特點。
此尊與故宮所藏四臂觀音極其相似,施禮敬印,全跏趺坐。菩薩髮髻高聳,頂有無量光佛,頭戴五葉寶冠,雙眉高挑,雙目細長,鼻樑粗寬,嘴唇突出。耳璫圓大,繒帶於耳邊飄揚,戴項圈,身披三層瓔珞,瓔珞及臂釧鑲嵌寶石,裙衣鏨刻花卉紋,天衣繞臂垂於蓮座之前。仰覆蓮座,蓮瓣飽滿,寬大。整體造型精美,工藝精湛,鎏金明亮。其確立康熙造像之典範,可見四臂觀音信仰於清宮之深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