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 石家河文化
白玉帶灰皮「鳳鳥」紋配飾
長 4.7 cm (1 7/8 in)
參考: 一件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玉鳳紋飾及題材與此拍品相似,載於荊州博物館主編《石家河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北京,2008,頁 98,編號66
保留價: HK$ 50,000 / RMB 40,000
此件白玉帶灰皮「鳳鳥」紋配飾雙面刀工,每面減地淺浮雕出側面鳳鳥陽紋,鳳鳥昂首凸胸,長彎勾喙,圓眼,頭頂勾形高長冠,神采奕奕,尾部又分為雙叉向下彎曲,爪於腹下,長彎,好似在奔跑。鳳鳥上方與下方各琢一圓孔,孔為單面鑽,兩孔各與頂部底部相通,可供繫佩。上端和下端淺浮雕雕規整的「V」字形紋理。此件的紋飾雕琢工藝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一玉鳳飾極相似,特別是鳳鳥身上的淺浮雕羽翎紋,鳳鳥造型皆長喙曲頸,小圓目,尾羽長而飄逸、抽象而經典。
淺浮雕及減地陽紋是石家河文化玉雕的重要特點,兩種技術運用得十分普遍,也是區別商周時期以陰刻為主的明顯標誌。「鳳鳥」紋飾亦是石家河常見題裁,而器形為珩,亦十分特殊,故此器是一件極具研究價值的藏品。《說文》云:「鳳,神鳥也。」《山海經》釋鳳:「丹穴山鳥,狀如鶴,五采而文。」鳳是古人創造出的瑞鳥,也為圖騰。鳳在古代歷來被看作是神鳥。擁有它的人是有權勢者或為顯貴,也可能是負有通神職責的巫覡,佩帶它來與神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