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20 cm. (7 7/8 in.)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刹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于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 29 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 35 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恒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刹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說最多的,是巴厘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說,諸法是因緣的生滅」。 本師尊釋迦牟尼造像保存完好,色澤光鮮,屬於今年來流通量較大和價格上浮最快的品相。釋尊左手施禪定印,右手施觸地印。頭部靛藍色肉髻高聳,寶珠頂嚴,額飾白毫,大耳垂肩。面龐豐腴,長眉與鼻樑相連,雙目垂視內斂,眼中彩點有光,呈寂靜相。上軀挺直,肩胸寬闊,腰部收斂,全跏趺坐,表現出佛法的莊嚴。身披袒右式迦裟,光素無紋,僅有衣褶裝飾,簡潔流暢,肢體的輪廓更為集中突顯。下承原封仰覆式蓮花高臺座,上下層蓮花對立排列。整像銅質厚實,金光鋥亮,為同時期造像中的佳作。
來源:台灣私人藏家舊藏 參閱:巴黎蘇富比2014年6月10日,編號298。成交價 HK$ 7,84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