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
白玉帶灰皮「龍」「虎」「兔」紋劍珌
長 5.2 cm(2 in)
估價:HKD 280,000 / RMB 246,400
白玉質,呈深淺褐沁,包漿古舊,表蓋灰皮,大至仍呈生坑狀態。頂端鑽有並排三孔,用以固定劍鞘下端,中孔最大,側孔較細。器身雙面均工,一面左下角雕有一龍,其首朝下,形狀如斧,雙耳貼腦,目似杏仁,鼻尖,嘴角下彎,頷腮豐厚,能見深刻的腮肌線條;另一面的左上方琢有螭虎,牠仰頭側望,擺動身體,外型靈活矯健,牠有着貓耳、連眉、圓眼及短鼻等稚氣五官,身體長曲如蛇,有爪足及分股的尾巴;兩面的中央位置皆刻有一兔,上下倒轉,兔子的耳朵圓大,給打漥出耳殼,眼如橄欖,面頰肥厚,吻部凸出,兔首以下的身體則簡略。
劍珌是安在劍鞘尾端的飾物,流行於戰漢時期,戰國初期的劍珌一般光素無紋,戰晚時期的劍珌則出現綴以紋飾的趨勢,本品以「獸」作紋飾主題,當中的龍紋及螭虎紋常見於戰國玉器,特別是貴族及王室玉器,因猛獸象徵權威,但兔紋則較罕見,更不用說三獸同時雕於一玉之上—可謂絶無僅有。
雕工上,玉工採簡練的細直陰線及寬斜陰線呈現三獸的細部,效果抽象神秘,具上古色彩。器廓的研磨亦流暢無滯,其中螭虎頭部高高仰起之形,都打造得靈動自然。玉工亦採鏤空雕呈現獸紋間的空白,令紋飾的立體感提升,鏤空部分亦佔器物的主體位置,有別於戰國以前這種工藝一般局限在邊緣位置。本品頗能體現戰漢時期鐵質琢玉工具廣泛使用的事實,推斷玉工亦利用了當時先進的鐵具,加上高超的雕工,故能順利打造出上述比前代更精美、難度更高的工藝。
本玉劍珌存世超過二千二百多年,其品相仍佳,紋飾生動精美,刀工自然深入,既富鮮明的時代特色,亦具與別不同之處,絕對是此次萬昌斯拍賣會上一件備受注視的高古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