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或更早
白玉帶沁「五嶽圖」瑗
銘文:「二世元年阿房宮寶璧 五嶽圖」
說明:附原裝台灣舊錦盒
直徑 10.5 cm(4 1/8 in)厚 0.9 cm(3/8 in)
來源:台灣藏家舊藏
參考:此拍品雕上了中國五嶽的圖案,其源於西漢東方朔編《五嶽真形圖》
估價:HKD 80,000 / RMB 70,400
白玉帶沁「五嶽圖」瑗,玉質油潤,其歷經千年入土而呈現出不同侵蝕程度的沁痕及沁斑,玉瑗上方有少量鈣化,器形規整,雙面皆工而又厚度十足,上手亦感份量。玉瑗內外緣均飾以弦紋圈,由右至左環繞浮雕五嶽真形圖,五嶽排列如下: 恆、衡、 嵩、 泰、 華 ,下方篆書「秦二世元年阿房宮寶璧」及「五嶽圖」,另一邊則滿佈浮雕雙頭雲紋。此玉瑗中孔的邊緣呈喇叭形,並非平直,故推斷其雕琢所用工具屬於高古戰漢時期。而紋飾及字,則推斷是宋朝所加。
玉瑗雕有五嶽圖及罕見銘文,圖文並茂非常珍貴。五嶽真形圖分別為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圖形似道家之符,但又彎曲盤繞,畫跡詭異,自古以來無人通曉其中秘密。據說是流傳近2000年的道教符箓,民間將其奉為避兵、消災、免禍致福的護身符,廣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