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白玉帶灰皮兔
長 4.1 cm(1 5/8 in)厚 1.7 cm(5/8 in)
參考:一件南宋白玉兔紙鎮,1974年於浙江省衢州市王家鄉瓜園村史繩祖墓出土,形制與此拍品相似,現藏於浙江省衢州市博物館,載於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 中 秦.漢—明.清》,河北美術出版社,石家莊,2009年,頁459,編號117
估價:HKD 35,000 / RMB 30,800
白玉質,帶沁點或滲入刻線的沁痕,表蓋灰皮。小厚塊形,雙面皆工,兔子耳長貼背,雙目前視,鼻大呈卵形,嘴閉並垂下,兩爪對合,頭伏其上,腿疊腹旁,尾短貼臀,作伏卧之姿,形態安靜温馴。玉工以粗簡的勾撒線隱起耳、腮及四肢,又簡單地陰刻出眼、鼻及嘴,採寥寥短線呈現腮邊及尾巴的毛流,亦在背部至腹穿一扁孔以供穿戴。這種扁形穿孔頗多見於唐宋玉器之上,有別於明清時期穿孔一般為圓形,是本品的一個折射時代特色之處。
兔於中國數千年玉文化中屬稀罕題材,歷朝歷代均不常見,而兔作為十二生肖之一,屬兔的愛玉之士大有人在。一件精美的玉兔往往會引起拍賣會上的激烈爭奪。這件盛唐時期的玉兔造型嬌小温順,惹人喜愛,適合佩帶,送禮自用皆宜,為近年拍賣場上難得一見的中古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