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白玉帶水銀沁圓雕立鴞
長 9.8 cm(3 7/8 in)
參考:一件西周玉鴞形珮,形制與此拍品相似,現藏洛陽博物館,載於古方主編《中國出土玉器全集 5 河南》,科學出版社,北京,2010年,頁 121
估價:HKD 200,000 / RMB 176,000
此器以厚塊狀的三角玉料製作,整體水銀沁,頂端為鳥首,具有圓形大眼和釘子頭般的勾喙,頸部短,身軀略寬,長尾垂擺於後方,身體和尾巴以寬深的線紋營造出隆起的凸棱,以表現出一束一束、整齊排列的羽翮,腹底琢製橫列式的鳥足,形成雙翅收束、屈肢蹲伏的姿態。
由於玉料較厚的緣故,玉工將鳥首、胸腹、背脊及鳥足周邊琢磨為斜坡狀,而鳥的頭部和肢體部分即相對隆起為鼓凸的弧面,使斂翅蹲伏的玉鳥增加不少立體化的量感。
殷商、秦人以及東夷都認為自己的先人起源於「玄鳥隕卵」的神話傳說,是因鳥而生,鳥是他們的生命之源,因此對鳥的崇拜即對自己祖先的崇拜。到了西周時,「鳥」這種動物已經失去了殷商時期作為神聖圖騰的地位,在歷代發展中逐漸完成從鳥到鳳的蛻變,從而成為一種象徵皇權並藴含祥瑞寓意的瑞鳥,一直到現代,地位依然不可動搖。西周玉鳥見證了先民從原始信仰的過渡,更見證了由鳥到鳳這種圖騰到藝術作品的轉變,有著極為重大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