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銅觀音菩薩(三拿式)
中原風格
高 30.9 cm (12 1/8 in)
估價: HK$ 200,000 / RMB 176,000
五代兩宋時期,告別唐代輝煌而邁向新世俗發展的旅程,唐亡後五代有後梁、後唐、後周、後晉、後漢五個短命王朝。這個時代戰禍四起,尤其是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下詔搜括佛教聖物,盡收天下的銅佛鑄錢,佛教造型藝術大受影響且停滯,在南方(北五代,南十國)於南唐、吳越、南漢,因政權較穩,特別是吳越王錢弘俶和閩王王審對佛教尊崇且大力扶持,佛教與佛教造像呈現出另一個高峰期。如在杭州出土的由吳越錢弘俶出資鑄造的銅制阿育王塔(955年),記銘「吳越國王錢弘俶敬造八萬,四千寶塔乙卯歲記」,八萬四千塔有出土,有傳世的總計現流傳應不會有千塔,可能後人又將餘數拿去鑄銅錢吧?但這代表吳越時代的地區興佛教、建佛寺、造佛像的大願。
這件約在唐晚期、五代至北宋時期的自在觀音坐像為青銅鑄造,主菩薩為單體兼三層蓮台,每層蓮臺上鏨刻寶箱花紋,後背火焰形大背光插於蓮台之上,觀音下承三層基座,基座間匍匐一神獸,各個部件以插銷連接,設計巧妙,工藝極為精妙,銅鑄工藝細緻,打磨平整,通體綠色銅銹,部份銅綠上竄出紅色銅銹,可見年代久遠。現存自在觀音多為單體,如此完整多並式觀音,出世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