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
黃玉鴞
長 4.9 cm (1 7/8 in) 厚 1.1 cm (3/8 in)
參考: 一件紅山文化玉鳥,於巴林右旗巴彥漢蘇木那日斯台遺址出土,形制與此拍品相似,現藏巴林右旗博物館,載於郭大順、洪殿旭編《紅山文化玉器鑑賞》,文物出版社,北京,2010年,頁 103
估價: HK$ 200,000 / RMB 176,000
古器物中,愈是遠古者,愈多作鴞(即貓頭鷹)形或鴞紋。古人視鴞與鷹隼為最兇猛的鳥類,猶如獸中之虎,令人震懾畏懼,代表權威。另外,鴞形紋飾具有宗教方面的意義和作用,能幫助古人溝通人神。因為鴞目能看穿黑暗,使得古人認為它可以穿透生死界限看到祖先神靈。當巫師使用帶有鴞眼紋飾的青銅器或玉器進行祭祀,就能夠溝通先祖神靈。
紅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講求神似,大都以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將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極具古樸蒼勁之神韻,注重整體的形似和關鍵部位的神似。此玉鴞器型厚實,雕工簡潔疏朗,斜面線與陽線琢磨規整,觸之有感,重點部位非常突出,如其倒三角首、菱形喙及比例誇張的圓目、雙翼等。故此器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意義,令我們能遥想、感受古人在原始蠻荒時代中與天地相搏的精神。加上其工藝古穆樸拙,極富紅山文化玉器風格,實為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