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
青銅觀音坐像
高 18.6 cm (7 3/8 in)
保留價: HK$ 450,000 / RMB 360,000
據《契丹國志》記載,遼太宗在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來到燕京,在燕京大悲閣,他看見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與他夢中所見完全一樣,立即產生極大敬信,於是將這尊觀音菩薩遷往契丹族的祖廟—木葉山,建菩薩堂供奉,尊為家神。體現了對觀音菩薩的極大尊崇。在太宗的帶動下,觀音菩薩由此得到契丹民族和北方人民的普遍接受和信奉,成為遼代佛教信仰的一大特色。
觀音半跏趺坐蓮座上,左足下垂,承以蓮花。此像造型、尺寸、製作及年代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所藏一件(見臺北故宮博物院編印《海外遺珍.佛像》頁146)相似。惟面容美好,手勢自然,衣褶生動,均有過之而無不及。
造像以青銅為材整體鑄造,年代久遠周身已遍佈厚重的綠色銹蝕,結跏趺坐,頭戴及具民族特色的筒式高冠,飄帶垂於肩膀兩側慈眉善目,面容方圓,時代與地域特徵明顯,全身瓔珞極為繁複,顯示出少數民族的審美情趣。
造像下承蓮座極有特點,蓮座屬典型遼代樣式,束腰大仰蓮,蓮瓣肥碩飽滿,舒展自如,花瓣尖端又向外翹起,十分生動。而蓮座下方靜坐三隻雄獅活靈活現,在同時期作品中十分罕見,仰蓮座在宋遼時期最為流行,且花形飽滿,呈怒放狀。如延安子長鐘山北宋石窟佛造像均為仰蓮座,大同華嚴寺及應縣木塔的佛像座亦如是。據子長鐘山石窟題記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所鑿,恰與應縣木塔遼清寧二年(1056年)始建時間大致相同,可知此種形式的蓮座曾廣泛流行於宋遼時代。整尊佛像莊嚴不失慈祥,鑄造精美,雖近千年仍栩栩如生。為漢傳佛教在北地之傳播史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