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銅釋迦牟尼立像
高 14.3 cm (5 5/8 in)
來源: 編號6682-6696為日本住友家族舊藏
保留價: HK$ 40,000 / RMB 32,000
北魏時期的佛教造像既承襲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尚存的犍陀羅式雕塑風格,也逐漸開展出獨具漢地風格的法相與衣著。在北魏和平元年(西元460年)僧人曇曜開鑿的,被後世稱為曇曜五窟的雲岡石窟中既有較早期、受犍陀羅風格影響較大的西域式造像,也有漢風的褒衣博帶式造像。
此尊高肉髻,面方圓,大耳垂肩。內著僧祇支,外披雙領下垂式大衣,下身著長裙,胸前露出較寬的腰帶結,為「褒衣博帶」式。袈裟右上角敷搭於左前臂之上,與律典所規定的袈裟右上角需搭於左肩不同。這是被稱為「象鼻相」的穿著方式。約十六國的335-348年間,漢地沙門袈裟作絲質面料,由於絲織品質地輕滑,象鼻相在沙門著裝中出現,並在炳靈寺 169 窟佛像中較早得到反映。由此,象鼻著衣也隨著沙門袈裟面料的改變而成為漢地佛像衣著表現的一大特色。身後高大火焰形背光,氣勢恢宏工藝精湛,堪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