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十七-十八世紀
銅鎏金上師像
扎那巴扎爾風格
高 19.2 cm (7 1/2 in)
保留價: HK$ 150,000 / RMB 120,000
本品為藏傳佛教上師造像,其結全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右手結說法印,左右兩肩,左手托缽盂。頭戴班地達帽,面相俊秀,神態肅穆。軀體端正挺直,比例勻稱。身著袒右肩式袈裟,內穿交領式僧衣。衣紋厚重寫實,衣領及袖口、邊緣處飾以精美的花紋帶。圓形仰式蓮花座,整體呈扁平狀,蓮瓣規整挺拔,交錯排列,地域風格特徵鮮明,屬於蒙古佛像雕塑藝術鼻祖——紮那巴紮爾大師造像風格。整體造像形制大方優美,莊嚴肅穆,製作工藝考究,鎏金工藝精湛,刻畫生動,線條流暢,是清初蒙古喀爾喀紮那巴劄爾風格造像精品,且保存良好,殊宜寶之。
紮那巴紮爾(Zanabazar,1635-1723),蒙古喇嘛教的宗教首領(「哲布尊丹巴」),1651年改宗格魯派,五世達賴喇嘛和四世班禪喇嘛承認其為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1688年,准格爾蒙古噶爾丹攻擊喀爾喀蒙古時,率部南下內服清廷,1691年康熙皇帝正式冊封其為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並令其統管喀爾喀蒙古部宗教事務,從而成為蒙古地區最大的格魯派活佛之一。1723年,圓寂於北京黃寺。他亦是蒙古佛像雕塑藝術鼻祖,具有卓絕的藝術天賦,製作了一系列精美的佛教造像,人物比例精准,造型優美,氣質典雅,充滿活力,深刻影響了蒙古後世佛像藝術發展,開啟了蒙古民族藝術風格的繁榮時期。無論在此時期之前還是之後,蒙古在青銅鑄造藝術方面的技藝都沒有達到過那樣完美的境地。其作品因此也被後人爭相寶藏。與此時期西藏本土佛教雕塑的最大不同之處之一是,劄那巴劄爾派雖然受到了西藏佛教藝術的影響,但卻極力追範古代佛像風尚,體現出比較濃鬱的古代尼泊爾和印度雕塑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