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製白玉「長宜子孫」珮
款識:《乾隆年製》「拱字一百十號」
說明:附原裝民國錦盒
長 13.6 cm (5 3/8 in) 厚 0.7 cm (1/6 in)
來源: 比利時藏家舊藏
參考: 1. 一件清乾隆白玉「長宜子孫」珮,形制與此拍品相似,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載於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 9 清》,紫禁城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北京,2011,頁240,編號245 2. 一件清乾隆青玉「長宜子孫」珮,形制與此拍品相似,載於楊伯達編《玉緣—德安堂藏玉》,文物出版社,北京,2004,頁46-49
估價: HK$ 1,500,000 / RMB 1,320,000
「長宜子孫」珮以上乘羊脂白玉為材,通體雪白剔透,瑩潔溫潤,打磨拋光細緻,屬極高級別的宮廷御製玉器。玉珮雙面均工,雕工細膩,並運用了鏤雕及線刻等技法,工藝造型工整,器形有如漢代鏤雕玉璧,上加出廓部分後呈葫蘆狀。玉珮邊緣兩側均刻有款,一邊刻有「乾隆年製」;另一邊刻有「拱字一百十號」,明顯由清宮造辦處監造,具有典型清代乾隆仿古繁縟奢華之風格。
玉珮中央直行鏤雕「長宜子孫」四字,「子孫」兩字在璧內,兩旁共八鳳對稱環抱包圍「子孫」;「長宜」兩字位於出廓部分,兩旁透雕交纏的夔鳳及人首,後者採披長髮呈側面,紋飾非常罕見獨特。「長宜子孫」珮器形碩大,造型優美,適合作文房案頭擺設之用。
「長」,長遠長久;「宜」,君子宜之;「子孫」,萬代也。「長宜子孫」是中國長輩常有的觀念,尤其是興旺昌盛的家族更希望家業能夠傳世,世世代代持續下去,子子孫孫都能過上安逸富貴的生活。在文物中發現自漢代起已有玉璧雕上「宜子孫」及「長宜子孫」等吉字的玉璧,說明「長宜子孫」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乾隆好古,故此參考漢代玉璧製作玉珮賜予皇子皇孫,表達他對後人的祝福和期望。此珮的設計繁複精密,意味深長,「長宜子孫」縱向排列,先傳子,後傳孫,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寓意極佳。
乾隆年間,皇帝多次傳旨造辦處雕刻此類玉佩,清宮造辦處檔案就記載:「着交與織造的海保處,仿古款式花紋,酌量做珮、璧、環、玦、合符…」;而乾隆時期宮廷製造了一批帶有千字文序號的玉器。當中很多也是仿古玉器,已知的作品中,千字文序號最大的是一百九十八號,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一類似長宜子孫珮,刻有「覆字一百八十八號」,據故宮專家推測,這種帶編號的乾隆宮廷玉器原有一百九十多件,現在能見到的只剩下五十多件,故本件有序號的玉珮是極為珍貴的。清末有部分玉器流散宮外,猜測此珮為其中之一。此品流傳有序,為比利時藏家舊藏,萬昌斯有機會帶來如此珍稀的御製白玉「長宜子孫」珮,極為難得,藏家們切勿錯失,勿必使國寶由海外回歸。